劉曉紅 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
在今年的米蘭展上,由朱小杰策劃的以“椅子”為題、名為“坐下來”的中國設計展在主展館之外的托爾托納展出。這場被看作是“中國設計在米蘭翻身仗”的展出,也許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效果,畢竟邁開了進入米蘭殿堂的第一步。
欣喜之外,外國媒體和同行給我們的一個評價——“沒有一張椅子能真正帶回家”讓我觸動很大。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的設計哲學是否有問題?設計的目的和本質是什么?我們的家具是否更注重形式美和文化的傳承,而弱化了家具的功能性和舒適度?
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的定制衣柜和櫥柜,既然都是“定制”了,但更多是在外形和與建筑的配合性上進行定制,真正體現在衣柜本質的功能是存儲以及不同存儲對象應該具有的數量和存儲形式卻嚴重缺乏“定制設計”。這與家具的本質背道而馳。
“沒有一張椅子能真正帶回家”讓我們重新思考設計的本質是什么。所謂高品質的家具首先是實用,其次才是舒適、耐久和美觀,這四個目標相互之間緊密聯系,假若只是注重其中一個或者幾個是制作不出高品質家具的。
“溫莎”椅之所以被世界人民喜歡和使用,是因為它有寬大的實木飾面可以達到使用戶背部感覺舒適的功用;有厚度接近2英寸的座面板,以至于有足夠的承受力,可以讓人坐著不僅舒適,而且也使采用較長而且結實的連接件成為可能。
另一個反面的實例就是克里斯莫斯椅,這種椅子在1815年的美國和西歐的年輕人中相當受歡迎。盡管它非常時尚和美觀,但是它并非是一件高品質的家具。由于橫檔跟光滑纖細的腿部連接的時候,從外觀看并不漂亮,所以就沒有采用橫檔結構。然而,由于椅腿過于單薄,以至于不能夠采用連接件聯結,如此一來,這種椅子即使在沒有損傷的情況下也不能夠使用很久。之后的制造者不得不增加橫檔,來給這個外表雖然相當美觀然而卻極為脆弱的椅子增加牢固度。
關注家具的功能性、舒適性和牢固性,是設計最基礎的條件,其次才是歷史和文化,每個條件都需要兼顧,若失去了基礎的功能性,家具是沒有生命力的,其歷史和文化也失去了傳承的載體。